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一个小时读200页书

less than 1 minute read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 程颐

drawing

这是我在用kindle读书系统推荐给我的。感觉比较实用而且短,于是就顺便看看了。这本书算是一本小册子,讲解了提升阅读效率(不仅是速度)的一些技巧。作者强调刻意训练,因为不经训练的技巧没法投入实际使用。

全书从4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读书的效率,包括心理建设、信息获取技巧、理解技巧、以及用眼健康。这里只讲前三个方面,最后一个方面个人认为还是寻求更专业的指导更好。

知先行后

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 《颜子所好何学论》

对于非本能驱动的事情,有意识地设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重要的。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很好完成一件事情的并不是由于客观障碍,而是由于我们自己没有意愿把事情做好。当我们认为一件事情不值得时,我们便会放弃或者划水。这个观点,无论是基于朴素观察的古人还是基于系统分析的现代科学研究都有探讨。之前的文章持久力 – 热情和毅力的来源也提到赋予意义对于提升持久力的重要性。

对于读书来说,了解读这本书的目的是重要的。我们的目的最好能够很具体。比如:

  • 我读这本书是为了学习机器学习的知识。
  • 我读这本书的2,3,4章为下周的考试做准备。
  • 我读这本书是为了休闲娱乐。

当我们带着目的,那么读书这件事就变得有价值。当然,如果我们实在找不出来为什么读这本书,那么提前止损也是不错的选择。

预览大纲

当我们读书时,我们并不是完全根据书本上的每一个字来渐进吸收知识。我们的大脑有强大的预期机制,当我们读了前一句话,我们通常会在潜意识中自行脑补我们认为的后一句话的内容。这种预期机制是我们长期进化而来用于提前预判危险的。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制来提升效率。在细读之前,我们可以着重关注一些部分来预览。书中提到了T.H.I.E.V.E.S方法,即阅读:

  • 书名(Title)
  • 章节标题(Headings)
  • 简介(Introduction)
  • 每一个粗体字、下划线、引用、斜体字(Every word in bold, underline, quote, and italics)
  • 图表(Visual aids)
  • 章节末的问题(End of chapter questions)
  • 总结(Summary)

通常对于一章的内容,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帮我们在几分钟内宏观了解全章主旨。之后,我们的大脑便会利用预期机制自动尝试补全细节。在接下来的细读时,我们的阅读理解会由于之前的脑补变得更加容易。从完全接受新知识变成了纠正脑补中的误差。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阅读完全陌生的主题,因为这样的内容无法有效地通过预期机制脑补细节。

判断阅读风格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 Francis Bacon

不同风格的文字阅读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我们熟知的领域,我们只需要阅读一部分的内容便足够。对于信息冗余的文章,我们也可以很快读个大概。而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书籍,我们需要细嚼慢咽而不错过任何的细节。

比如对于新闻来说,我的阅读方式是只关注新闻五要素,who、when、where、what、how。而忽略why以及所有的形容词。因为我读新闻的目的是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而不关注发新闻的人的观点。

而当我读学术论文时,我会首先看标题和概述,如果发现没有继续读的价值时便放弃。如果需要继续读,那么我便会看看总结以及图表,看看论文中提出的方法的一个大概。之后再开始细读。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

在讲完准备工作后,书中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开始介绍实战技巧。这些技巧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提升阅读速度,增强理解能力。 提升阅读速度主要有四点:

  1. 间隔阅读:大多数人阅读的时候,眼睛是逐字扫描。这样限制了信息摄入的速度。作者提出的一个方法是间隔阅读,即眼睛聚焦于文字之间的空白处,这样可以同时摄入多个字的信息。作者提出,虽然我们在意识中认为我们很难捕捉到通过间隔阅读摄入的信息,但是这些文字实际上已经被看到了。加上之前我们已经预览了大纲。我们的大脑是有能力消化并理解这些信息的。为了帮助我们练习间隔阅读,作者介绍了一些增加信息摄入视野的方法,比如sticks and straw, off the wall, open your awareness, Shultz table, raining letters, 以及centered text这六种方法。就拿Shultz table来说,练习时我们需要把焦点聚集在表格中间,用余光摄入表格中的所有数字。刚开始时可以用2x2的表格练习,之后可以扩展到4x4。

drawing

  1. 分块阅读:分块阅读也是一种加快信息摄入速度的方法。与间隔阅读稍微不同的是分块阅读是按照语义为单位一次阅读一个词组或者短语。相较于间隔阅读,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更容易掌握。也许有人会说在我们阅读之前怎么知道接下来几个字组成一个有意义的词语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处理信息。

  2. 无默读阅读:我们不少人读书都有在心里默默读出来的习惯。有的人甚至显式地用手指着书阅读或者干脆嘴里小声读出来。作者指出,语音是一种低速的信息处理方式,远低于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强制大脑与语音处理同步的会明显降低我们的信息处理速度。为了应对这个方法,作者也提出了一些练习让大家去掉默读的习惯。比如:强制提高眼睛扫描文字的速度使得默读无法跟上;用哼唱来替代与文字同步的默读,从而解绑阅读速度;大声放音乐从而掩盖自己心里的默读。

阅读心法

除了速度性技巧外,作者也介绍了一些“心法”用于加深阅读理解:

  1. 抓住章节以及段落主旨。写书的人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迷惑读者,因此他们在每章每段提出自己的主旨来帮助读者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掌握作者的写作套路,从而快速找到这些核心内容。

  2. 主动回顾。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会很快忘掉其中80%以上的内容。在我们阅读时,不妨时不时主动停下来回顾一下自己之前读过的一些内容。比如在读完一章后回顾一章的内容,或者读完一本书后回顾全书的内容。比如我自己,写读后感也是一种强制自己回顾的方式。

  3. 视觉化想象。作者提出影响阅读速度的另一个问题是走神。当我们读到不是那么吸引人的地方时,我们的眼睛还在扫描文字,但思绪已经飘向了远方。比如,我毫不意外你现在正在走神。为了应对走神,我们可以在边阅读时边具象化我们阅读的内容。这样可以让阅读强制占据自己的思绪。当然,这样做比较耗神。但这对我们增强阅读理解也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阅读很抽象的内容时。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还可以的书。对我而言,虽然并不是所有技巧都那么新颖,但至少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一般而言,如果一本书有那么一两个值得关注的新观点,那么这本书就值得阅读了。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