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思故我在到黑客帝国

less than 1 minute read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真实的么?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感觉么?相信看过黑客帝国的人或多或少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涉猎更广一些的人可能知道“缸中的大脑”这样一个思考实验。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思考笛卡尔在三百多年前他的哲学著作《第一哲学沉思录》就有所讨论了。

drawing

在谈谈《谈谈方法》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笛卡尔的方法论巨著《谈谈方法》。在那篇文章中,我们也提到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这本书。这本书在《谈谈方法》的基础上则更加详细地讨论了笛卡尔的世界观以及他的哲学观点。

《第一哲学沉思录》是于《谈谈方法》发表后4年后的1641年发表的。这本书详尽展示了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观。

drawing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我们上学时听过的形而上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家学生时期听过的形而上学算是一个贬义词,类似于“刻舟求剑”的概念,即对事物的认知狭义到后知后觉,甚至不知变通。

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来源于希腊语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ά,原意为”物理之后“。引申义为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得到答案的问题(即先验问题)。中文的翻译”形而上学“来自于《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超越有形的东西称为道,有形的东西称为器“。以未成形为形而上,已成形为形而下。《易传》提出这一对概念后,在中国哲学史上逐渐被哲学家引申为表述抽象和具体、本质和现象、本源和派生物的范畴。看来东西方古代人对于概念的认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哲学沉思录》这本书一共讨论了六个沉思:

  1. 关于为什么我们需要怀疑一切的沉思。
  2. 关于意识及精神世界的沉思。
  3. 关于上帝存在的沉思。
  4. 关于真假的本质的沉思。
  5. 继续关于物质世界的本质以及上帝存在的沉思。
  6. 关于物质世界存在以及意识独立于肉体的沉思。

虽然沉思分为六个部分,但实际上所有的讨论都是围绕四样事物的存在性展开的,即:”先验知识“、“我”、“上帝”,以及除我之外的物质世界。从行文来看,笛卡尔很客观也很谦逊。坦诚自己是普通的人并且可能是无知的人,因此自己的观点可能存在错误。并且希望读者指正并充实自己的理论。这点倒是和苏格拉底很类似。他与后世的天才型哲学家如康德、叔本华、尼采等认为自己掌握了宇宙真理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drawing

怀疑”一切”,除了”先验“、”我”以及”上帝”

笛卡尔有很大的野心与志向。他认为前人对于世界的理解是建立在不牢固的基础上。他希望能够推翻一切,从人类认知的最底层开始重新塑造整个世界观。

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建立在自己的感官之上,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后验学习。笛卡尔认为所有的基于观察得到的后验知识都不是100%真实的,比如物理学、天文学、医学知识。这些后验知识不能被他用作搭建世界观的基石。只有那些不言而喻且不需要通过感知输入的知识才能够被他100%相信,比如代数、几何等。

笛卡尔的理由是,后验的东西是可以根据环境改变而改变的。比如现实中的马是没有角的,但他在梦中可以看到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独角兽。那么他怎么知道当前所处这个”现实”是否也是一种虚幻呢。说不定更真实的世界具有一套完全不同的物理规则,比如人可以飘在天上。

与后验不同,先验的东西无论是在他清醒时还是在梦境中都是一致的。无论人们是否处于Matrix中,1+1永远等于2,一个三角形无论在现实中还是梦境中都是三角形。长宽高这些空间概念也是穿越现实与梦境的。

笛卡尔对通过感知获取的一切信息持怀疑态度,但他对自己的意识深信不疑。他认为自己的意识是完全先验的。一个人不需要接触任何感知就能判断出自己的存在。于是“我思,故我在”。

此外,笛卡尔也对上帝存在深信不疑。这个观点是基于逻辑推理而不是基于观察。笛卡尔认为一切的存在都是被创造的,而他无法解释如果没有这个绝对创世者,所有的一切会如何存在。所有的存在向上追溯就一定有一个唯一的根源,即上帝。笛卡尔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一个假设:因果律成立,万物的存在都有根源。

物质世界并非全是虚幻

在第四个沉思中,笛卡尔推断出他所感知的外部世界至少不全为假。他的逻辑链条是这样的:通过感官我们能知道外部世界,上帝存在且是全知全能全善的 → 上帝没有必要通过误导我的感官来欺骗我 → 因此外部世界至少不全是假的。至于为什么上帝必须是全知全能的,笛卡尔的解释是因为万物的存在都依赖于上帝。而至于为什么上帝必须是全善的而不具有欺骗性的,笛卡尔的解释是欺骗是弱小的体现,这与上帝全知全能的性质相悖。至于哪些外部事物使我们能够相信真实的而哪些不能,笛卡尔则没有更详细的讨论。

时代前瞻性

笛卡尔的思想是超前的。他是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通才,成就涉及数学、物理、解剖学、逻辑学、科学方法论以及哲学。他是西方早期的主张怀疑精神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和当时主流的经院哲学有很大区别。当其他思想家还在对宗教的理论进行合理化时,笛卡尔已经开始怀疑世间的一切,并且企图重塑世界观。

在书中,笛卡尔假想了邪魔(evil demon)这个概念,用以解释他的所有感知可能都被这个邪魔篡改或操纵。这个想法与三百年后Hilary Putname的提出的”缸中的大脑“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电影《黑客帝国》的思想根源。

drawing

笛卡尔的所有讨论都是基于理性讨论,没有诉诸神圣与神秘。即使是围绕上帝的讨论也是基于逻辑推断。虽然笛卡尔还是无意中引入了一些先入为主的判断,但是他的思考方法给后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笛卡尔为后来的基于演绎推理来理解事物的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与基于观察来理解事物的经验主义分庭抗衡。

时代局限性

虽然笛卡尔尝试质疑一切,但还是不经意间对很多东西做了主观假设。他的怀疑主要集中在物质世界,对先验知识还是深信不疑。几百年过去之后,随着数学与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当年笛卡尔认为不言自明的一些先验知识其实也是可以动摇的。笛卡尔开启了怀疑论的头,但还是没有休谟那样做到连因果律都怀疑那般极致。

比如几何学,笛卡尔认为先验知识,比如几何知识,是普遍一致且不言而喻的。如果他活到了19世纪等到非欧几何(罗氏几何以及黎曼几何等)的出现,他就会发现几何性质也并不是不言而喻的。在不同坐标环境中,几何定理是不同的。

drawing

笛卡尔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几何是平面几何(也叫欧式几何),也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平直空间“的生物眼中最直观的几何。如果人类身高高到可以看到地球曲率的话,也许我们认为最直观的几何就是球面几何了。

即便是平面几何,如果不通过外部信息的输入,我们无法知道一个正方形或者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给先天盲人讲解几何学,我们会发现一些我们认为非常“不证自明”的概念对他们来说也是如此难以理解。也许检验一个知识是否为先验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让感知缺失的人来描述他们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

从笛卡尔的时代到我们所处的时代,人类对世界的直观认知不断被打脸。牛顿力学让我们了解到了日常尺度下物体运动的原理。我们知道了地球引力不过是万有引力的特例,力也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微积分则帮助我们建立了有限与无限之间的桥梁。相对论颠覆了我们对时空的直观认知。量子力学颠覆了我们认为世界可以无限细分的认知,它也让我们逐渐了解应该用概率而不是确定性来描述这个世界。

谁知道下一次我们的哪一部分世界观会被颠覆。是因果律的颠覆?还是我们的世界只是被模拟出来的?

哲学看起来更像是思维的内卷,也许科学探索才是一条更有效的道路。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