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史实分不清的《山海经》
《山海经》与《易经》以及《黄帝内经》并称中国上古三大奇书。书中记载了大量中原周边地区的山川地貌以及动植物概况。由于书中对奇幻动物描述以及穿插入神话故事,大家又多把其归为神话或者小说。史记描述其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山海经》最初的版本可以上溯到近5000年前的三皇五帝时代,有传是大禹治水成功后踏遍九州时考察的总结。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没人能够确切知道书籍作者以及年代了。现在大家能看到的版本都源自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编订的《山海经》。编订版的附录中有提到:“《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山海经》的真正成书年代现在仍然存疑,不过现在主流观点是该书是由不同时代的人增补而成。这是根据书中内容的时代性做出的判断。比如出现周朝之后才有的郡县名以及夏禹之后的史事。
信息失真的上古典籍
在两千多年前刘向父子在编订《山海经》时就已经看到了不止一个版本。有的版本只有只言片语。父子俩把原来零散的信息整理为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根据我读的感受,“山经”和“海经”还处于能读通的状态。到了大荒经就有些不知所云了,到了海内经句子之间就基本上没有逻辑性了。这可能是由于“大荒经”和“海内经”信息过于破碎。
破碎的信息带来了神秘感,编订版《山海经》附录中提到西汉时期人们对这本书的看法:”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连两千年多前的西汉人都觉得这本书如此神秘,就更不用说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了。如果《山海经》真是三皇五帝时期写的,那么到西汉时期已经过去了不止2300年,比我们距离西汉的2200年还长。这本书对西汉人来说如此神秘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时间久远以外,古今度量衡的不一致也给人造成了一些信息失真。《山海经》里面仅一章的描述就幅员几千里甚至万里,而且到处都是”海“。这样的描述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错觉,觉得上古的人探索了很大的一片区域。这也就导致了目前关于山海经的脑洞民科文很多。很多文章指出三皇五帝时代描述的地理环境可以延伸到中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如下:
- 先秦时期的”里“和之后的”里“不一样。先秦的”里“为一百六十六丈六尺。而“尺”在先秦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比如商朝一尺为现在16厘米,周朝为23.5厘米,秦国统一度量衡后沿用周尺。如果《山海经》出自三皇五帝,那么文中的”里“的可能长度是约四分之一公里。再加上古人对越大的尺度感知误差越大。号称万里的长度可能实际不到2000公里。大概就是古羌人领地(中原东边)到东夷(中原西边)领地的距离。
- 古代的“海”并不是指今天的海洋。大水坑都可以叫“海”。藏区的很多湖都叫”海“(或叫“错”),川西比如九寨沟也有很多小湖叫“海子”。对于古代人来说,如果一片水域一眼看不到对岸,那么把这片水域叫做海也没有什么不妥。毕竟望远镜17世纪才有,在大家大家视力都有限的情况下证伪也不是这么容易。
- 《山海经》并不是基于一个人的总结,而是不同时代不同人汇编而成。因此不同地区的地名都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历代对山海经的注解以及改版意见也有所出入。这就给读者带来了很多的困惑。
中国神话体系的根基
看过电影《尚气》的人可能对电影里面一只很萌的小动物帝江记忆犹新。对于帝江的第一次描述就出自山海经西次三经“【西3-20】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帝江只是《山海经》中描述的众多异兽之一,书中还描写了很多有名的异兽以及神话人物,比如九尾狐、凤凰、比翼鸟、西王母、夸父、刑天、祝融等。这些异兽及人物被无数小说以及影视作品拿来作为素材。
除了异兽,《山海经》还描述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半真半假的故事,比如黄帝大战蚩尤、共工触怒不周山、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等。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黄帝大战蚩尤。这个故事大家应该不陌生。故事的出处是《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描述是这样的:“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这短短的百余字信息量巨大,一共出现了六位神话人物,黄帝和蚩尤就不用介绍了。应龙名气稍微小些,但是在神话中的地位很高。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应龙是龙的始祖,并且应龙生下了麒麟以及凤凰。从神话时间线来看,应龙远在更早的伏羲女娲时代就已经活跃于世间了。女魃、风伯、和雨师名气更小些,分别是能控制旱、风、以及雨的神话人物。
写在最后
《山海经》这本书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过于虚幻缥缈,但这本书反映出了上古人类的朴素世界观。由于生产力的严重低下,当时的人对于环境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控能力极其有限。为了合理化自己所观察的世界,于是脑补了很多自己的猜测解释各种现象。其中包含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神话。虽然不正确,但是这些自圆其说的解释能够很好地消除对未知的恐惧并且维护团体的凝聚力。当这些自圆其说的解释成为一片区域内大多数人的共识之后,原始的信仰便产生了。
对于上古的历史,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发掘到的零星文物来进行谨慎地推断。由于信息的大量缺失,这给各种脑洞家们留下了大量的返回空间。《山海经》衍生出来的各种脑洞文章汗牛充栋。大家随便在网上一搜就能搜出来很多。比如有的人推测上古中国的事情实际是发生在中东或者埃及;有的人推测《山海经》中的异兽是上一次核战争的遗留产物等。反正由于时间太久远了,随便怎么说都无法证伪。有脑洞的故事从来不缺乏流量,那大家就自然有兴趣去编。大家当做娱乐把这些文章看做神话同人传看看娱乐无妨,不过当真那就毁三观了。
Leave a comment